治療扁平疣的藥物?扁平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?相信這是患者朋友迫切想知道的,那么,下面就由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下。
治療扁平疣的藥物?
一、治療扁平疣的內服藥物有哪些?
1、地礬搽劑:地膚子150克,水1000毫升,煎至300毫升去渣,加入白礬50克溶化冷卻裝瓶,以棉簽蘸液稍用力涂擦患處,使局部紅潤,每日3~6次,用于扁平疣發癢者。地膚子是治療皮膚瘙癢的良要,具有清熱除濕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配合白礬以強化燥濕止癢、抗病毒的作用。
2、青藍洗劑:大青葉、木賊、板藍根各20克,煎水外洗,每次洗20分鐘,每日兩次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抗疣病毒的作用。
3、扁平疣外治方:冰片10克(另包),玄明粉10克(另包),苦參30克,板藍根30克,大青葉30克,魚腥草30克,桃仁10克,紅花10克。先將冰片、玄明粉共研極細要備用。然后將余藥煎湯取濃汁,待冷卻至皮膚可耐受溫度時,用毛巾或棉球蘸藥水于患處反復擦洗15-20分鐘。再用備用冰片、玄明粉用冷開水調成糊狀(用多少,調多少),反復擦涂患處15-20分鐘,用力以不擦破表皮為限度。上藥每日1劑,分2次外用,5日為1療程。
4、紅花茶:取川紅花10克,以開水沖泡15分鐘后當茶飲,至無色為止,每日一劑。婦女經期停用。川紅花抗疣病毒和抑制皮膚真菌作用顯著,對扁平疣、尋常疣和面癬均有效果。
5、黃豆適量:醫通無憂網提示,把黃豆搗爛后。搽在有疣的地方,晚臨睡前涂,次晨取掉。2-3次可見效。
6、茯苓皮12克,薏苡仁15克,白術、厚樸各6克,蒼術、藿香各10克,陳皮、甘草各5克,水煎服。可同時使用外用藥:木賊、香附各10克,紫草5克,配制成紫木香液,每日外涂4-6次。
7、菊花、土茯苓、板藍根、薏苡仁、山楂各15克,連翹30克,甘草5克,紫草、補骨脂、烏梅各10克。制用法:水煎服。
8、蒲公英鮮葉適量:洗凈曬干。揉成團狀,在疣外反復拭擦,每次5分鐘,用力以引起微痛為度,勿擦破皮膚,每日1次,4-5次即。
9、麥糠適量:容器內放水約500毫升,將麥糠放入水中,待其浸透后撈出,如此重復多淘幾次,將麥糠水裝入瓶內,待其發酵。
10、5%過氧乙酸適量:用棉簽蘸取藥液,輕擦患處,每日3-4次,每次擦至患處發紅、有燒灼感為度。
11、柴胡注射液適量:用脫脂棉蘸柴胡濕敷患處,每日2-3次,每次20-30分鐘,每日用藥1支,連用7-9天。
12、雞內金20克:上藥生用,加水200毫升,浸泡2-3天,外搽患處,每日5-6次。
13、板藍根、生苡仁各60克,柴胡、黃芩、連翹、桃仁各10克,防風8克,陳皮、生大黃各6克,麻黃5克,甘草9克,水煎服,每日1劑,藥渣可再煎洗患部,連用20-30劑。
14、夏枯草、木賊草、赤芍、白芍、當歸、桃仁、香附、首烏各10-15克,板藍根、熟地各15-20克,川芎、紅花各10-12克,薏苡仁20-30克,甘草3-6克,水煎服,每日1劑。服后將藥渣再加水煎,趁熱輕輕搽洗患處,每晚1次,每次10-15分鐘,以局部皮膚顯現微。
15、把生姜切成小片或者小塊狀,泡在“老陳醋”里,要泡上7--10天左右。之后,每天先清洗患處,再將泡好的生姜片用力抹于患處,(過程中,患處會比較疼痛,屬正常現象,不必太過擔心)連續抹上個把星期,疣體會萎縮并且自然脫掉,此方法絕對不會再復發。
16、鴉膽子40克,蓮殼適量,共研碎,加水煮沸,取液40毫升。用時搖勻,以棉簽蘸液點涂患處,每日2次。
17、新鮮帶莢黃豆30克,薏苡仁12克,白蔻、藿香、連翹、佩蘭各10克,通草、淡竹葉各9克,六一散1包,水煎服,每日1劑。
18、鮮艾葉適量:將鮮艾葉揉至出汁,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,每日2次。
19、云故紙15克:破碎成塊后放入75%酒精100毫升中浸泡,密封1周后外用。每天早、中、晚用棉簽蘸藥液搽患處,7天為1療程。
20、醋蛋去除扁平疣:食糖1000毫升,雞蛋10個。選擇好的老陳醋,雞蛋要選用新鮮的、農家喂養的土雞新生的蛋最好。將鮮雞蛋煮熟后,敲破蛋殼,浸泡在食醋中24小時。每日清晨空腹吃醋蛋2個,連續食用2-3周。醋蛋是針對青年去除扁平疣的。醋蛋有抗病毒、消疣光面的功效。據報道,有人曾用醋蛋治療10例青年扁平疣患者,均在3周內全部治愈。
二、治療扁平疣的外服藥物有哪些?
1、可選用酞丁胺軟膏、氟脲嘧啶軟膏、皰疹凈軟膏、干擾素軟膏等外擦。
2、亦可選用干擾素、胸腺肽、轉移因子、聚肌胞、維生素B12、板蘭根注射液等治療。
3、細胞毒性藥物如鬼臼毒素外用。
4、激光、電灼、刮除或冷凍治療效果直接可靠。
5、有人認為桃紅四物湯加板蘭根、大青葉、夏枯草、紫草、苡米仁、凌霄花、珍珠母、馬齒筧治療本病效果好。紅花、川芎當茶飲,薏米熬粥吃也可治療本病。
6、全身治療:聚肌胞、板蘭根肌注或內服左旋咪唑,烏洛托品。
7、局部治療:液氮冷凍或鐳射治療、外用鴉膽子仁、疣必治等。
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(www.sitodruk92.net)提醒: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臨床診療依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