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因和發病機制
扁平疣是由HPV感染所致,以HPV-3型感染最為常見,人是該病毒的唯一宿主,宿主細胞是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。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,生殖器疣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。免疫功能低下,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此病。
臨床特點
其表現為2~4mm大小的扁平丘疹,色淡紅或褐色。常多數、群集發生于面、頸、手背、腕、膝等處。搔抓后可出現多數扁平丘疹延抓痕呈線狀排列,即Koebner現象。自覺癥狀輕微或無。病程慢性,有些患者可于1~2年內自行消退,愈后不留疤痕。
治療策略
采取何種治療方法取決于疣的類型、大小、患者的年齡以及患者的免疫狀態等,并應參照患者以前的治療史。
局部外用藥:如:0.1%維甲酸軟膏、或5-氟尿嘧啶溶液或軟膏、疣必治、咪喹莫特、干擾素軟膏或中藥伊可爾擦劑等外涂,治療方法較多,有時效果并不明顯,根據本人20多年的治療經驗發現5-氟尿嘧啶溶液、咪喹莫特軟膏或中藥伊可爾擦劑治療效果明顯,但應注意相關副作用;也有用疣體包埋等方法治療。
物理療法:如果疣體數目少,可采用電灼、液氮冷凍、CO2激光、光動力等治療,操作醫師的經驗較關鍵,否則易于復發或出現疤痕。
全身治療:現已普遍認同使用干擾素、轉移因子、胸腺肽、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或西咪替丁等提高整體細胞免疫水平藥物,如果經濟條件允許,可選用干擾素3x106IU~5x106IU,皮下注射或肌注,隔日一次,連用3-4周,效果較好。
中藥:可根據各地的情況選用,如我院的中藥制劑去疣一號的效果就比較好。
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(www.sitodruk92.net)提醒: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臨床診療依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