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疣的辨別及內外調治
一、扁平苔蘚與扁瘊相鑒別。扁平苔蘚多發于四肢伸側、背部、臀部,皮損為多角形扁平丘疹,表面有蠟樣光澤,多數丘疹可融合成斑片,色暗紅,一般瘙癢劇烈。
二、雞眼與跖疣相鑒別。雞眼好發于足底、足緣及趾受壓部位,為表面角層過厚所構成的圓錐形的角質栓,尖端伸人皮內,底呈圓錐形露于皮外,如雞眼狀,壓痛明顯,步履疼痛。
三、胼胝與跖疣相鑒別。胼胝也發于跖部受壓處,為表皮角質層成片增厚,中心部最厚,愈向邊緣愈薄,無明顯壓痛,表面光滑,皮紋清晰。
四。患病嚴重者,身上多處長病菌,看起來像樹,有“樹人”之稱。
病毒疣的辨別及內外調治
內治法
疣目
(一)風熱血燥結節如豆,堅硬粗糙,色黃或紅;舌紅,苔薄,脈弦數。
辨證分析:風熱之邪搏于肌膚,或肝虛血燥,筋氣不榮,故結節如豆,堅硬粗糙,色黃或紅;舌紅、苔薄、脈弦數為風熱血燥之象。
治法:養血活血,清熱解毒。
方藥:治瘊方加減。咽喉疼痛者,加牛蒡于以解毒利咽;大便秘結者,加生大黃以通腑瀉下。
(二)肝郁痰凝疣起日久,質地較硬,色暗褐;伴性情煩悶易怒,胸悶不適,納食不香;舌淡紅,苔白,脈弦。
辨證分析:肝郁則氣血運行不暢,津液不行,凝結為痰,痰隨氣結,留于肌膚,故疣起日久,質地較硬,色啫褐;肝郁則性情煩悶易怒;痰凝則胸悶不適,納食不香;舌淡紅、苔白、脈弦為肝郁痰凝之象。
治法:疏肝活血,化痰軟堅。
方藥:治疣湯加減。
扁瘊
(一)風熱毒蘊突然發病,顏面部起扁平丘疹,表面光滑,如芝麻至黃豆大,淡紅色或正常皮色,自覺瘙癢,搔抓可有新皮損出現;舌紅,苔薄黃,脈滑數。
辨證分析:風邪致病多發病突然,侵犯上部;風熱毒蘊,搏于肌表,經絡不暢,則起扁平丘疹,表面光滑,淡紅或正常皮色;風盛則癢,搔抓可有新的皮損出現;舌紅、苔薄黃、脈滑數為風熱毒蘊之象。
治法:疏風清熱,解毒散結。
方藥:桑菊消疣湯加減。
(二)熱蘊絡瘀病程較長,皮損黃褐或暗紅;可有煩熱;舌黯紅,苔薄白,脈沉緩。
辨證分析:熱邪蘊結肌膚,經絡不暢,氣滯血瘀,故病程較長,皮損黃褐或暗紅;熱邪蘊結內擾,則可有煩熱;舌黠紅、苔薄白、脈沉緩為熱蘊絡瘀之象。
治法:清熱活血化瘀。;
方藥:桃紅四物湯加生黃芪、板藍根;大青葉、紫草、馬齒莧、生薏苡仁等。
鼠乳、跖疣、絲狀疣均不需內服藥物。
外治法
各種疣均可選用板藍根、馬齒莧、木賊草、香附、苦參片、白鮮皮等中藥,煎湯趁熱洗滌患處,每天2—3次,可使皮損脫落。
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(www.sitodruk92.net)提醒: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臨床診療依據!